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科教 > 正文 |
提灯引路 育梦成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李晓欢:“教师传授知识,更要唤醒信念” |
2025年09月10日 08:3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李香莹 |
在八桂大地的教育领域,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身影,他就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李晓欢教授。他来自重庆,奔赴广西,带来的不仅是深厚的学识,还有一份饱含使命感与热爱的赤诚之心。 李晓欢教授在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担任评委。受访者供图 多年前,中国工程院张军院士的那句“既要做工程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又要做提携后学的带路人”,成为李晓欢科研与育人道路上的灯塔。师从张军院士期间,他深受熏陶,传承了严谨务实的学风,也更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信念。毕业后,他毅然来到广西,在他心中,这里需要电子信息人才,更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身为信息与通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晓欢长期致力于智能网联与场景化前沿技术研究。他敏锐把握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机遇,聚焦无人系统在复杂地理环境中的应用,直面重大工程技术挑战。他常说:“科研必须落地,不能只是纸上符号。” 2016年,在与五菱的技术交流中,他得知企业研发智能驾驶电动观光车的迫切需求。尽管条件欠佳,他仍坚定表示:“别人能做,我们广西也能做!”随后,他牵头申报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成功研发出广西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驾驶电动观光车。此外,他与广西北投合作攻关的空地一体交通设施监测技术成果显著,系统版本三年迭代6次,构建17个贴合实际业务的AI模型,成为产学研合作典范。 李晓欢深知“产业强、经济强,关键在人才强”。为此,他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将科研难题融入课堂,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工程场景驱动的跨学科课程,自编教材、自制教具,借助AI构建学生画像优化教学。他打造的“广西漓江工坊”智慧实验教学平台,弥补了区内高校信息类课程实践资源短板,实现优质资源全天候开放与学分互认,已服务7万余名本科生,还推广至11所高校。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唤醒信念。”李晓欢常带领学生深入边防、深山、港口等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用技术解决真实问题。他说:“我们带学生丈量广西山川,发现发展潜力,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会扎根广西、建设广西。” 16年来,在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支持下,李晓欢创建桂电首个细分领域创新团队,组建广西高校智能网联与场景化系统重点实验室,成立依托实验室的师生联合党支部。他个人荣获自治区模范教师等称号,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次获得科技、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竞赛也屡获佳绩。 如今,李晓欢全力投身广西人工智能学院等建设,围绕“聚才、育英、攀峰”三大工程,培养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人才。他以技术为笔、以情怀为依托,在低空与AI云端持续耕耘。 《广西日报》版面截图。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