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妻人人藻人人爽欧美一区_60分钟dj视频免费观看_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_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AI广西 AI中国 AI东盟——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 > 最新报道 > 正文

AI体验官·96期丨桂在合作 越算越赢,在越南AI现场@广西

2025年09月09日 10:48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东盟行越南报道组记者 李新雄 罗婧 孙鹏远 杨思悦 何兴强 编辑:冯芯然

越南首都河内,八月的热风,裹挟着油炸春卷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与这热带季风气候浓得化不开的暑热一起升腾翻涌的,还有当地各界拥抱人工智能的热望与期待。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陆路门户”,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经贸相通,在跨境物流、小语种教育、农业合作等领域积淀深厚。当越南AI产业迎来历史发展“窗口期”,广西如何依托自身禀赋,在越南AI生态构建与本土化需求中找到合作切入点?

踏上这片热土,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开启了寻觅合作的探索之旅。

1 “AI优先”,抢抓历史发展“窗口期”

人工智能不是奢侈品,而是东盟发展的必须品。

早在2021年,越南发布《到2030年人工智能研究、发展和应用国家战略》,将AI定位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2025年,当东南亚AI产业进入“多国竞速”阶段,被喻为东南亚数字经济发展“进步之星”的越南,正以“政策筑基+外资集聚+本土突围”三驾马车,换道超车,迎头赶上。

从越南政府上半年通过第182号决议,对从事半导体和AI研发项目的企业提供“最高达初始投资成本50%资助”的明确规划,到国际云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云、腾讯云争先恐后在越南布局算力节点与本地化服务;从政府采购倾斜、税收优惠、增加研发经费以及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到推动建立AI培训、研究与应用中心,开发首款越南本土大语言模型 “V-GPT”……种种信号表明,越南正加速向“AI驱动型增长”转型。

摄像 罗婧 杨思悦 何兴强 特效/制作/剪辑 古秀芳

越南AI市场有多大?《2025年越南创新投资与私人资本投资报告》显示,越南2024年实现了23亿美元的投资资金到位,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额较2023年增长了7倍,从1000万美元增至8000万美元。

“今年初,我们公司总部从北京迁到南宁,入驻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借助南A中心,公司可以更好挖掘越南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互惠互利。”人民出行(南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北寒近期在越南签下大订单,新能源技术成功出海。

越南河内市一环之内禁行汽油摩托车新规出台后,人民出行(南宁)公司瞅准机会,及时为其量身定制智慧出行和智慧城市管理方案。

“从电动摩托车国家标准的制定,到生产、研发、运营、回收一体化,人工智能全链条加持。”胡北寒表示,公司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亲民的价格,已成为越南电动摩托车发展赛道的领跑者。

AI创新创业热潮,在中越两国之间奔涌。

8月20日,AI体验官在河内采访时,恰逢“中国—东盟人工智能+文旅创新应用大赛”东盟赛区活动举办。这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中国、越南等多个国家的33个项目参赛,最终选出8个项目晋级北海总决赛。届时,入选团队将与上海、北京赛区优胜者一同角逐最高1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及东盟市场推广资源。

从河内到北海,从越南到广西,这场国际赛事见证了两地从技术交流到场景共创的合作深化,也映射出越南AI产业对区域协同创新的渴求。

“你好,请根据我的个人信息推荐一款适合的保险产品。”在越南著名IT企业SotaTek,AI体验官现场体验该公司研发的明星产品——越南本土大语言模型V-GPT。很快,V-GPT给出了有见地、有价值的答案。

SotaTek 全球总裁劉忠全与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越南报道组开展深入交流。记者 何兴强 摄(广西云-广西日报

AI面试官一分钟可以筛选多份简历,也能有的放矢面试求职者;使用DeepSeek搜集资料寻找编程灵感……SotaTek公司里,AI独当一面。SotaTek全球总裁刘忠全介绍,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IT解决方案,覆盖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生意伙伴分布在11个国家。“4年前,公司启动V-GPT的研发,我希望把V-GPT打造成越南的DeepSeek。”

接到广西有关单位邀请他出席9月中旬在南宁举办的东盟人工智能论坛,刘忠全很高兴:“广西就在越南的家门口,这么便捷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好,期待与广西展开合作。”

定期飞赴上海拜访大客户,让越南TechCity公司总经理阮德勇能接触到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有助于他敏锐地捕捉中国商机并科学规划公司的发展。作为越南人工智能的新星企业,公司主要服务越南政府机构、新闻媒体等。到访时,阮德勇热情展示最新成果——他们正基于中国公开数据研发数字人技术,期望未来将数字人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

Techcity首席执行官Nguyen Duc Dung先生向报道组介绍该公司开发的CMS系统。记者 何兴强 摄(广西云-广西日报

“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主动对接,邀请我9月出席东博会的人工智能专题论坛,这是公司第一次在国际盛会上亮相,我争取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报告。”阮德勇表示,这是给公司打广告的好机会,届时跟中国等国家的人工智能专家切磋交流。

AI体验官·观察

越南AI产业加快发展,既需要全球技术资源,更需要贴近本土需求的合作模式。这恰好为桂越AI合作提供了明确的切入点——广西在中越双语智能翻译领域已有成熟技术,双方若能联合开展“垂直领域语料共建”与“跨语言模型训练”,不仅能加速越南AI应用完善场景适配、提升其跨语言交互能力,更能依托广西的技术积累与越南的本土市场优势,构建“技术共研+场景共用+市场共享”的合作模式,推动桂越AI成果在东南亚区域实现规模化落地。

2 拓宽大舞台,AI唱主角

当下,人工智能正成为深化中国—越南互信、合作、共赢的金色纽带。

越南在智慧出行、智慧农业、跨境智慧口岸等领域需求旺盛,而中国在算法研发、场景应用、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双方正以人工智能为战略支撑点,共建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拓宽大舞台,AI唱主角。

在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一派繁忙图景:每天,满载出口机电产品和进口水果的跨境货车往来不绝。通过一系列智慧化改造,口岸通关效率显著提升,为东南亚水果等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快车道”。

智慧查验辅助系统成了跨境通关“神助攻”。“系统自动调度车辆,借助地磁感应引导货车移动,提高查验台位的周转效率;熏蒸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既节约人力,又加速通关。”友谊关海关查验一科副科长熊辉表示,AI加盟后,每日水果查验量由100车增至180车。

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项目。(来源:凭祥市融媒体中心)

无人化作业成为常态,远程操控吊装设备;自主行驶的IGV无人运输车承担接驳任务,实现“货柜落地即自动转运”……目前,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的中方部分——友谊关智慧口岸已基本建成,联调联试后上岗,又将实现提速再升级。

无人集卡车正在测试。(资料图)

交流凝聚共识,合作实现共赢。

6月29日,越南Vela集团在南宁迎来公司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时刻。当天,南A中心在南宁举行首批东盟企业项目签约及入驻仪式,越南Vela集团成功签约。

越南Vela集团副董事长陆艳华表示:“自2009年成立以来,集团与阿里巴巴建立合作,目前重点聚焦AI智能与数据金融,致力于推动中国产品进入越南市场。”她说,借助南A中心,集团与越南政府合作推进AI智能数据化项目,覆盖农村、社区、医院等多类场景,地缘相近与业务契合,使该合作成为集团核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向下扎根的同时,应用场景在向外延伸。

2月,迈越科技随广西代表团赴越南开展经贸交流,与越南VIETNAM MADE贸易技术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迈越科技执行董事王宇飞表示:“我们的翻译卡产品,让跨境通关和语言翻译体验越来越好,我们持续优化AI技术,为东盟国家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农业插上AI翅膀,成就了点AI成金的佳话。广西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已尝到AI赋能的甜头:甜蜜事业更甜蜜,崇左市甘蔗主产区用无人机构建监测网络,配合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每亩增收200元;水稻智能催芽、测土配方施肥、植保无人驾驶航空作业、养殖业自动饲喂,增产增收明显。

记者们在了解智能农业装备。记者 苏华 摄(广西云-南国早报

小程序有大能耐。一款中国研发的人工智能应用——“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识别程序”,在越南义安省成为农民贴身的种植专家。遇到油茶病虫害问题,农户只需拍照上传图片,短短3秒,小程序就能获取识别结果及相应的防治方案,有效减少了油茶林损失。

该程序的研发依托广西与越南、泰国联合建立的油茶有害生物数据库,是中越农业科技合作的典型成果。

“广西的智慧农业造福农民,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广西与越南气候相近、作物种类相似,合作空间大。”越南热带农业研究院院长丁文炼介绍,越南已在水稻种植中引入无人机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但整体普及率仍有待提升。如何用AI编辑遗传基因,让优良葡萄品种能在越南广泛种植;借助智能化手段,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这是他们迫切想跟广西合作的内容。

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越南报道组与越南热带农业研究院团队交流座谈。记者 何兴强 摄(广西云-广西日报

AI体验官·观察

当AI技术走出实验室,如何与产业土壤结合,考验着每个国家的智慧。有些应用场景虽然没那么炫酷,却深深扎根于中越的优势特色产业,破解痛点难点,让AI真正成为大众可感可知的生产助手。拓宽中越合作领域,并非一日之功。让有限资源在特色优势产业中形成突破,再逐步向更多领域渗透。在协同合作中坚守自身定位,是中越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

3 同频共振,跨越山海的“人才接力”

以智为引,优势互补;以智为长,共同创新。

发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关键。越南政府计划到2030年拥有至少5000名具有人工智能领域专业知识的工程师或更高水平专家。

广西与越南接壤,风俗相近,民心相通。天时、地利、人和,奏响了桂越联袂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欢快乐章。

走进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工科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实验室,科技感拉满。电脑屏幕上,越南语、中文、柬埔寨语、老挝语等多语种词条持续滚动,经实时清洗、标注后的数据汇入语料库,师生们有条不紊地训练语言翻译大模型。

陈国隆博士分享他对中国及广西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发展情况的感受和未来合作期望。记者 何兴强 摄像/制作 (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为越南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培训中心,这里既是技术突破的前沿,也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

“研究院人工智能专业3年前开始招收本科生,每年报名都很火爆,我们从高考生中掐尖录取300名大学生。目前在校大学生1000人,2026年将启动硕士、博士培养项目。”研究院院长陈国隆介绍。今年8月,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在北京举办,陈国隆率越南代表队参加,斩获三金一银两铜。

陈国隆团队创造了多个越南第一:成功研发越南语与中、老、柬等国家语言的双语互译系统,并承担国家级大模型项目的研发;成功研发首个医学影像大模型,让AI看CT又快又准。

强强联合是桂越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

今年3月25日,广西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52名来自越南广宁、谅山、高平、河江、海防等五省(市)及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的党政干部,来此参加第1期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这是广西与越南携手打造新质生产力合作前沿平台的生动案例。今年在广西举办3期越南五省(市)党政干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推动两地技术共享、互学互鉴、探讨合作、展望未来。

专题培训班干货满满,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专家分享前沿成果、探访体验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100多名越南精英集中“充电”,受益匪浅。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牵头举办的4期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研修活动,同样报名火爆。

“在南宁5天的学习,带给我很多惊喜。专家授课精彩,考察点有代表性,大开眼界的同时,还结交了优秀的学员。”来自越南的阮娇妮,是越南利兹学院在线学习平台的创始人、经理,她看好智慧教育的前景。

河内国家大学与清华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双方聚焦智慧教育、人脸识别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今年7月,研究院7名学生赴广西桂林,参与广西师范大学“智能机器人2025”国际交流项目。

“在桂林,我第一次独立完成给机器人编程的任务,很有成就感。”越南人工智能学院大学生杨光明点赞广西高校人工智能的硬件软件。

今年以来,广西民族大学积极研发东盟法律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自治区司法厅合作共建越南法律文化研学实验室。选派6名教师到越南河内国家大学访学、选派10名学生到胡志明财经大学交换学习,为东盟法律大模型建设培养人才。

5月,广西民族大学与越南大南大学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建设国际人工智能实验室及AI国际商学院,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及产业应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也不甘示弱,持续扩大东盟合作朋友圈。今年,该研究院与越南等多家高校签署协议,在东盟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推动中方企业与当地企业深度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

桂越产教融合也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成立的中国—越南电子信息现代工匠学院,将优质职教资源与越南电子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学校在越南河内的实践基地已投入使用,近2000人通过培训后提升技能。

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等5家单位成为首批“一带一路”技能筑梦培训基地,面向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开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技能培训4万多人次。

AI体验官·观察

通过采访,AI体验官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样本,为越南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方案,更有利于中越AI成功“联姻”。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它也勾勒了中国技术走向世界的新范式:以区域合作为支点,用技术创新赋能全球发展,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赢局面。

报纸版面截图。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