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妻人人藻人人爽欧美一区_60分钟dj视频免费观看_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_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日报10个版面重磅报道丨千年古郡 “梧”现精彩

新闻眼11月12日-14日,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梧州隆重举行。作为大会的承办城市,梧州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丰富的文旅资源,备受瞩目。11月11日,广西日报推出了“8个广西文旅大会特刊+1个专版+1个《八桂视点》”共10个版面的重磅报道,浓墨重彩描绘梧州发展的新篇章,报道内容涵盖梧州作为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成就、文旅产业发展的亮点,以及承办此次大会的独特意义。 敬请关注。

特刊

第1版:封面

东风知我意 吹梦到梧州


梁乾胜

岭南古韵展新姿,文旅盛会迎宾至。

梧州,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素有“岭南古郡 千年茶乡”美誉,作为广西的“东大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给梧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岭南文化,粤桂交织。梧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4100多年文明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其文化脉络深厚,既包含了粤港澳地区的广府文化,又融合了广西本土特色。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与粤港澳相似的文化气息,从粤语的方言交流到街头巷尾的岭南小吃,再到传统的岭南建筑,无一不展现出梧州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此同时,梧州又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在广西党史上写下了值得自豪的18个“第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些都成为梧州人文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位优势,两广通衢。“打开门就见广东,走两步就进粤港澳大湾区”,梧州是广西距离大湾区最近的设区市。梧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桂粤两省区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梧州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地、水陆交通畅连地、文旅康养目的地。梧州市已有12条综合运输通道与广东相连,完成了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一级航道的疏浚工程,开通了梧州直抵广州、香港等地的“五定班轮”西江货运航线。梧州南站每日对开列车146趟,可直达广州、深圳等城市,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2小时交通圈”。

资源禀赋,山水共荣。梧州不仅交通便捷,自然资源同样丰富。作为六堡茶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茶产业蓬勃发展,茶文化更是梧州的重要名片。六堡茶历史悠久,香气浓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近年来,梧州市积极推动“茶旅融合”新模式,游客可以在茶园中体验采茶、制茶的全过程,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同时,品味梧州的山水之美。除此之外,梧州还拥有独特的江河景观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西江穿城而过,使得水上游览和江岸观光项目倍受游客青睐。夜幕降临时,江边的灯火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展现出岭南独特的夜色魅力。

文旅共融,多姿多彩。面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新机遇,梧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梧州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梧州每年都会举办粤剧节、岭南文化风情季等活动,不仅展示了梧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此外,梧州还开发了“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多元化的旅游业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使梧州成为大湾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今年以来,梧州市接待境外游客同比增长55.23%,实现旅游消费同比增长58.24%。

携手湾区,合作共赢。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相邻、人文相近,梧州积极推动与大湾区的文旅合作,通过建立岭南城市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发展联盟,与大湾区多个城市携手共建,开展了多项跨区域的文旅交流活动。梧州市先后与广东的茂名、肇庆、云浮诸市推出了文化旅游优惠政策,市民可以凭居民身份证享受A级景区互通互游的优惠。两省(区)游客互访,大大增强了区域文旅市场的协同效应,带动了品牌共建与市场共享。今年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363.5万人次,其中共接待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游客51万人次,同比增长26.5%;实现旅游消费4.25亿元,同比增长32.1%。

放眼未来,蓄势待发。梧州将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借着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推动该市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广西文化旅游强区建设,持续加强区域联动,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推动文旅产业持续发展。在古韵悠长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活力的推动下,梧州这座千年古郡正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这片魅力之地,品味梧州多彩动人之美。

千年古郡,“梧”现精彩。梧州欢迎您!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第2-3版

西江如画千帆竞 岭南名城引客来

梁乾胜 何雨珊 钱泳君

核心阅读

初冬暖阳映西江,宝巾花开迎客来。

岭南古韵连四海,共话文旅展新章。

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广西文旅发展大会”)将于11月12—14日在梧州召开,届时八方宾朋齐聚,共谋广西文旅大计。

梧州,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素有“岭南古郡 千年茶乡”美誉,是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城市,也是世界人工宝石之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按照自治区加快推进广西文化旅游强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部署,梧州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奋力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擦亮“岭南风情、茶船古道、红色摇篮、名人文化”4张名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梧州市累计接待游客423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02%;实现旅游收入365.82亿元,同比增长20.1%。

岭南古韵今朝在 千载文脉焕新姿

梧州市把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把手”工程,深挖岭南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开展“文化润景”行动,推动文化入景、文化成景。

守护历史记忆,传承岭南风情。为保护珍贵的历史记忆,梧州市出台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统筹6000多万元专项经费,精心修缮骑楼城片区和岑溪市樟木古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将岭南风情的古韵与现代生活交织在城市的脉络之中。如今,骑楼城核心区重焕生机,6条历史文化街区陆续挂牌,金龙巷、维新里、五坊路—大中路等街巷犹如打开的历史画卷,述说着岭南往事。

挖掘名人文化,增强城市文化魅力。梧州市在深挖历史名人文化方面下足功夫,对袁崇焕故里、李济深故里、梁羽生公园等名人文化景区进行提质升级,使得名人文化生动具象。这些景区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让游客得以沉浸其中,感受历史气息,助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IP。

创新非遗保护,书写六堡茶文化新篇。梧州出台广西首部地方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探索“六堡茶+”创新模式,推动非遗薪火相传,该案例获评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六堡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其中一位传承人获评2022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加快粤剧、狮舞振兴,岭南文化焕发新生。梧州创建粤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粤剧《抉择》在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并成功展演。通过狮舞这一文化桥梁,梧州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及东南亚的民间文化交流,藤县狮舞多次亮相新加坡、文莱、泰国、越南等,带着岭南文化的印记,闪耀国际舞台,世界狮王争霸赛更入选2023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在岭南这片沃土上,梧州正以人文和景观交相辉映的方式,让传统与现代共同繁荣,一幅融汇古今、包容并蓄的文化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粤桂携手融文旅 岭南胜景养心田

梧州市围绕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全力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推动康体旅融合发展。梧州发挥区位优势,推出“运动休闲·绿色藤县”等1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多条线路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旅游线路称号。启迪鸿星雪立方冰雪世界在4年间吸引超过70万名游客,成为南方冰雪旅游的新亮点,累计拉动体育旅游消费超5亿元。

品牌赛事引流,打造多元旅游体验。梧州依托“跟着赛事游梧州”品牌,通过高水平承办重要赛事,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超50万人次。今年以来,梧州市接待境外游客同比增长55.23%,旅游消费同比增长58.24%,为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复苏注入强劲动能。

多元业态创新,激发文旅活力。梧州不断开拓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打造骑楼城城市更新—旅游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泗洲岛民俗文化文旅项目等标志性文旅项目。以“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文旅融合模式,梧州推出“梧”现精彩沉浸式体验游,创新开发禅茶文化体验与“茶船古道”运茶情景再现等产品,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之旅,构建丰富多样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体系。

夜间经济崛起,文旅消费渐入佳境。梧州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出潮玩橙市“梧州夜间文旅微市集”活动,丰富夜间旅游业态,形成了中国骑楼城、阳光100三祺城等7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地。有自治区夜间文化和旅游品牌5个,夜间文旅消费微市集14个。通过发布《寻味梧州·美食地图》,推出“新派粤菜”,打造梧州纸包鸡、冰泉豆浆、龟苓膏等特色美食。目前,梧州市共有“中华老字号”6家、“广西老字号”14家,“中华老字号”数量居全区第一。

西江碧水映龙头 生态文旅引客游

西江碧水悠悠,映照岭南古城。傍晚,漫步在西江畔,微风携着清新的水汽扑面而来,带着隐约的茶香与花草的芬芳。远处骑楼建筑层层叠叠,屋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温柔,脚步随岸边石板路蜿蜒前行,望着波光粼粼的江水,心绪仿佛也随水流漂向远方,悠然自在。

近年来,梧州突出西江生态旅游带龙头城市作用,将绿水青山化作发展动力,通过全域生态保护与文化深度融合,构筑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独特风光。

依托绿水青山,铸就生态旅游名片。梧州围绕“互联、康养、边海”三大主题,规划3条辐射全区的旅游经济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串联观摩线路,打造粤桂联动旅游经济带,力争将梧州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联通西南的首站;紧扣广西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定位,联动桂林共建梧桂山水康养带;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互动,联动北海、崇左、百色等市,延展出沿边沿海休闲旅游经济带,构筑辐射全国、连接东盟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深化区域合作,携手共建珠江—西江生态廊道。梧州积极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与广州、肇庆、云浮等城市开展生态治理合作,共建珠江—西江生态廊道,加快建设“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文旅融合、水陆联动的文化旅游带。梧州市森林覆盖率达67.08%,连续24年稳居广西首位;自2021年以来,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3年跻身全国前二十,边界水质9年来均保持Ⅱ类以上。白云山生态旅游区等6个生态旅游示范区、苍梧县六堡镇等30个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在全区展现出独特风采。因生态优势凸显,梧州市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茶旅融合发展,六堡茶香飘世界成就品牌之路。梧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茶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六堡小镇、黑石六堡茶源博园等总投资72亿元的茶文旅重点项目,全市生态茶园面积达40.95万亩,推出3条六堡茶主题全国旅游精品线路。六堡镇的大中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六堡小镇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苍梧县更是荣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

立体交通促文旅 客行景中俱欢颜

近年来,梧州市致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桂东地区全面辐射、快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

西江是服务粤桂两地和大湾区的大通道。目前,梧州市已有12条综合运输通道与广东相连,完成了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一级航道的疏浚工程,开通了梧州直抵广州、香港等地的“五定班轮”西江货运航线。正在积极推进柳梧铁路、南深铁路玉林至岑溪段,广宁经苍梧至昭平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梧州西江机场开通至北京、上海等航线,年旅客吞吐量75万人次,飞机起降次数8800架次。开通梧州至广东封开的跨省旅游公交专线,将白云山、冰雪世界等景区“串珠成链”,实现“动转公”无缝衔接,助力粤桂两地旅游发展。

优化景区设施,打造更优质的出行体验。梧州市大力实施“景区焕新”工程,对梧州南站进行提质改造,并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及沿线路段增设旅游厕所、充电桩和停车场,节假日开放部分机关单位停车场,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骑楼城—龙母庙景区等42家3A级以上景区、18家星级饭店以及多个星级汽车旅游营地的成功创建,让梧州的旅游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游客满意的旅游环境。梧州积极推动“游客满意在梧州”行动,完善旅游行业标准体系,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和“标杆服务员”,确保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文明旅游宣传持续深入,技能大赛与优秀讲解员评比活动更是带动了旅游服务的精细化提升,其中一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训项目。

智慧旅游引领,增添数字化服务新体验。随着智慧文旅的推进,400多家涉旅企业、文化场所入驻“一键游广西”平台,截至目前,服务人次238万。随着数字化服务贯穿广西文旅发展大会全程,届时将为游客带来更加便捷的智慧旅游体验。

又踏层峰望眼开,更扬云帆立潮头。为迎接广西文旅发展大会在梧州举办,梧州市坚持以会促干,办会兴业,突出文化引领、绿色共融、科技赋能、共建共享“四大理念”,在大会形式、活动内容、效果提升等方面力求创新和突破,通过首次举办2024年广西创意导游大赛、首次举办广西文化旅游嘉年华、首次在大会全周期使用“一键游广西”平台、首次设立网上新闻中心“四个首次”,突出共融理念、茶文旅融合、弘扬岭南文化、市场主体“四个元素”,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展现多元融合新发展,努力实现“一地举办、映射周边、带动全区”的办会目标。

下一步,梧州市将认真落实广西文旅发展大会会议精神,以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抢抓用好发展新机遇,深化文旅融合,强化区域联动,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出圈、出彩,为加快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为助力广西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贡献梧州力量。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第4版

苍梧:茶船古道通云海 六堡茶香飘万里

廖伟


核心阅读

千年古郡,魅力茶乡。天赐苍梧美,地道六堡茶。

六堡茶,因发源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并成为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亮点之一。本次大会突显茶文旅融合特色,展示苍梧县立足六堡茶产业的创新发展。苍梧县通过塑造六堡小镇、黑石山茶厂、黑石六堡茶源博园等茶文旅融合精品,开展“茶系瑶乡情·六堡礼上宾”等活动,多渠道宣传六堡茶的文化特色,推动茶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苍梧县依托丰富的六堡茶资源,将茶文旅元素融入茶产业的各个环节,推出茶文化体验、茶船古道文化探访等主题丰富的茶旅产品,发展了“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多元茶旅业态;不断加强六堡茶原产地核心区建设,精心打造六堡特色小镇,并规划建设从六堡镇经梨埠镇、木双镇至东安江、贺江直达西江的“茶船古道”休闲项目,进一步凸显茶文化与旅游的多元融合。

目前,苍梧县正以六堡茶为纽带,逐步绘就茶乡新图景,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独具魅力的茶乡风情。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第5版

万秀区:鸳江秀水世无双 骑楼古巷映春秋

覃祚干 麦好明 陈钧妍 陈松泓


核心阅读

浔江浩淼、水流滔滔,桂江碧绿、波光粼粼,两江奔袭相遇,一浊一清、泾渭分明,恰似戏水鸳鸯,汇合成西江一路向东。

而江岸则是万秀区所在,百年骑楼林立,见证昔日的繁华,更是梧州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区地处西江、桂江、浔江三江汇流之地,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的重要节点。

万秀区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骑楼城,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母庙、清代民居群以及苍梧王城遗址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禀赋。在此基础上,该区又以中恒、神冠等工业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工业文旅项目,依托甜蜜家知名品牌,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中国蜜都和蜂情小镇,依托钱鉴片老工业区,打造印象梧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此外,该区还立足万秀区思良江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河口村都市农场等农业资源,打造生态乡村游品牌,持续推动“农文旅商”多元融合。

近年来,万秀区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筹备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抓手,做好“红色”“共融”“绿色”三篇文章,绘就一幅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第6版

龙圩区:全域旅游展活力 诗画苍海韵绵长

黄韵妍 麦婉清 卢焕霞

核心阅读

龙圩区成立于2013年,作为梧州市的南大门,是该市面积最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区。近年来,龙圩区以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发挥“一江一河一湖一故居,一山一塔一坝一动车”资源优势,打造红色、绿色、蓝色三大旅游带精品路线,不断丰富县域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驱动,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龙圩区接待游客3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30亿元。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第7版

长洲区:碧洲绿岛连天阔 繁华新城展英姿

黄皓 袁欣

核心阅读

长洲区,静卧在西江之滨,是梧州这座古老城市的一张精美名片。这里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象,又散发着悠久的文化气息。

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城区、自治区乡村振兴优秀区、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区,长洲区宛如镶嵌在西江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了现代元素,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每当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长洲区多彩的夜生活便在落日余晖中缓缓拉开序幕。这座滨江之城,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西江河畔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第8版

蒙山:好山好水惹人醉 人间画卷入梦来

韦春梅 黄秋丽

核心阅读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长寿之乡,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

一项项殊荣,是蒙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近年来,蒙山县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抓好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走“生态路”、打“山水牌”、吃“绿色饭”的实践转化路径,为蒙山县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动能。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专版

梧州:文旅深度融合 勾勒“诗和远方”

梁乾胜 钱泳君

核心阅读

11月12日—14日,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梧州市举行,这是加快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展现梧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形象、新成效的重大机遇,做大做强梧州文化旅游正当时。

近年来,国家全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为梧州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梧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桂粤两省区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积极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文化旅游合作。梧州市借助承办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之机,结合梧州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特色资源,高标准、高水平地策划了一批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有力推动梧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共融发展。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八桂视点版

看梧州粤剧如何重现芳华

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陈坚 蒋子羿 实习生 王淑瑶

视点提要

“锵锵锵……”锣鼓声震天响起。舞台上,武生一声断喝,长袍翻卷如龙;旦角水袖飞扬,步步生花。

舞台下,观众屏息凝神,掌声此起彼伏。11月5—6日,2024年梧州·粤港澳大湾区粤曲(折子戏)邀请赛一开场,即赢得满堂彩。

粤剧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地方剧种,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梧州是广西东大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山水相连、文化相融、语言相通,是岭南文化和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更是粤剧传入广西的第一站、粤剧流行的核心区域之一。2015年,梧州粤剧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新时代,如何推进粤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何推动粤剧适应市场规律,有效吸引更多群众?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