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保护和开发湿地旅游资源?
相思湖公园风光秀美
那考河湿地公园成为节假日市民出游的新选择
如今,南宁市区的那考河、相思湖公园等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成为市民周末出游的新选择,这也是南宁市大力实施城市内河整治、海绵城市建设及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等工作取得的成效。
不过,由于湿地保护法规建设滞后等原因,近两三年来南宁市湿地面积减少了6.4公顷。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湿地旅游资源?对此,市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监督管理,打造南宁生态旅游新名片。
成效
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保护 臭水沟变美丽湿地公园
碧波荡漾的湖边,偶尔几只野鸟掠过水面,惊起阵阵涟漪……这样优美的湿地风光,其实在南宁有不少。每到节假日和周末,南宁市区的那考河、相思湖公园等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成为市民出游的新选择,日益受到市民的青睐。
记者了解到,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十二五”以来,南宁市大力实施城市内河整治、海绵城市建设及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等,促进湿地保护工作,全市湿地生态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经过整治和建设,一些城市内河变身湿地公园。如相思湖结合水城建设,经过8年左右的建设,变身湿地公园,成为市区中心为数不多的市民观赏游玩的一大生态景观园区。
2015年,借助南宁市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的契机,那考河采用PPP模式,历经近两年时间的生态整治,由臭水沟变身湿地公园。2017年11月,那考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2017年12月,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南宁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据悉,湿地作为重要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下一页 |
第 [1] [2] [3] [4] [5] 页 |